產品展館
Product Class
集設計、生產、銷售
為一體的精細化企業(yè)
在線客服


黨建引領 居民自治——上海垃圾分類的“程家橋模式”

http://akostaras.com  發(fā)表時間: 2018-02-05  來源: 海碩環(huán)保

垃圾分類看似圍著垃圾轉、在垃圾廂房做文章,實質是居民的思想認同、價值認同和行為認同。

“搞啥垃圾分類,真是吃飽了,多麻煩!”“這算什么嘛,家門口的垃圾桶沒有了,每天要拎袋臭烘烘的垃圾跑這么遠,垃圾房定時開,還不能隨到隨扔。”去年聽說小區(qū)要試點垃圾分類,長寧區(qū)程家橋街道上航新村居民區(qū)像炸開了鍋。垃圾分類麻煩又沒什么好處——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,于是,家門口沒法扔,就丟到別的小區(qū);樓下的垃圾桶“搬家”了,垃圾就隨手拋在樹叢里草地上……

微信圖片_20180205084805.jpg

圖說:上航新村居民區(qū)整潔的垃圾房前,居民將分開的干、濕垃圾分別投進不同的垃圾桶里。

時隔3個多月,昨天下午的垃圾房定時開放時間,記者走進上航新村,卻發(fā)現路面清爽整潔,原先散亂擺放的垃圾桶不見了,主干道上是一排整齊漂亮的垃圾廂房和一臺“綠色賬戶積分兌換機”,沒有一絲異味。陸陸續(xù)續(xù)有居民將干、濕垃圾分別投進不同垃圾桶,幾個“綠馬甲”手持綠色賬戶記錄手機,笑盈盈地在一旁等候,為居民的綠色賬戶積分卡積分。上航新村居民區(qū)黨支部書記朱雪菊告訴記者,居民支持率從最初的30%上升到98%,投放準確率也從試點的65%上升到99%了。

事關萬戶

意義大過建幾幢樓

在日前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(fā)布會上,市委副書記、市長應勇回答有關垃圾分類問題時表示,加快建設生活垃圾末端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能力,在當下的上海,遠比建幾幢樓來得重要得多。應勇還發(fā)出倡議:“垃圾分類,從我做起!”

據悉,去年上海制定了《建筑垃圾管理規(guī)定》《生活垃圾全程分類意見》和《生活垃圾回收體系建設》等政策措施。本市自2011年開展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以來,已覆蓋500萬戶居民和7000余家機關企事業(yè)單位。去年10月,長寧區(qū)虹橋臨空經濟園區(qū)成為上海首個推廣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的試點園區(qū)。與此同時,長寧區(qū)程家橋街道成為該區(qū)“兩網協同”和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第一家試點社區(qū)。

打通痛點

居民智囊以理服人

3個多月的時間,社區(qū)治理一大痛點、難點的垃圾分類為何在上航新村居民區(qū)能被“打通”?程家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源坦言,“當時的壓力確實不小,最難的就是讓居民在源頭上實行垃圾分類,定時定點分類投放。”為了讓試點工作可以形成一套可復制推廣的經驗,反復調研后,街道最終選擇上航新村居民區(qū)先行一步,這個由售后公房上航新村和商品房高登花園兩個小區(qū)組成的居民區(qū),有332戶居民,有一定實踐參考性。

剛開始的摸底只有三分之一的居民表示愿意參與垃圾分類,反對的原因是“不了解”和“怕麻煩”。這時,居民區(qū)黨組織發(fā)揮了黨建引領作用,在黨員、樓組長和文化團隊中分別開會,并組成居民“智囊團”,對垃圾定時定點分類試點方案“品頭論足”。居民區(qū)黨支部還成立了“暖心之家”黨員志愿者工作室,協助推動垃圾分類工作,他們到居民家中逐戶走訪,發(fā)放問卷,耐心做工作!拔覀兏嬖V居民,垃圾分類剛開始是麻煩,慢慢會習慣的?此啤淮罱纭氖,其實是項生態(tài)工程,惠及子孫的。難道今后真的‘垃圾圍城’了才后悔嗎?”朱雪菊說,漸漸的觀望、反對的聲音小了,支持率很快就上升到70%。


微信圖片_20180205085427.jpg

圖說:小區(qū)垃圾分類試點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配合,分類投放后垃圾明顯減量。

一戶一檔

無主垃圾無處藏身

去年10月試點工作啟動,每個樓道門口的垃圾桶被移除,高登花園和上航新村共用一個垃圾廂房,每天7:00至10:00、17:00至20:00開放廂房,由新錦華公司負責推進“兩網協同”一體化,即將可再生資源回收與生活垃圾分類清運體系協同合一。改造后的垃圾廂房變身“高顏值”的“美加凈”:外觀“美”了,還“加”裝了水斗、雨篷、照明和工作人員休息室,廂房也潔“凈”衛(wèi)生了。垃圾廂房內分別擺放干垃圾、濕垃圾、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4類垃圾桶。街道向小區(qū)的每戶居民發(fā)放左邊干垃圾、右邊濕垃圾的可拆卸分類垃圾桶,方便居民源頭分類。垃圾廂房旁還放置一臺“綠色賬戶”自助兌換機,垃圾分類的居民可以積分,到一定數量能兌換生活日用品。

試點啟動后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垃圾分類到底怎么分?礦泉水瓶是可回收垃圾,還是不可回收垃圾?每天倒掉的多余飯菜是什么垃圾?看似簡單的問題難倒了一大片。街道便請來有關方面對居委干部、志愿者、保潔員和物業(yè)等開展培訓,包括垃圾分類的知識和技能等。退休黨員帶頭組成了“綠馬甲”居民自治團隊,負責垃圾廂房值守、投放引導和“綠色賬戶”積分發(fā)放兌換。

生活習慣的改變非一朝一夕所能為,朱雪菊意識到這是場“持久戰(zhàn)”,居民自治才能達到長效管理。于是居民自愿組建的社區(qū)黨員、紅領巾、外來出租戶、樓組長等4支志愿者隊伍“接管”了日常監(jiān)管和宣傳工作,他們分成值班巡邏、垃圾投放、記錄等幾個組。居民區(qū)黨組織還發(fā)動樓組長、樓代表挨家挨戶簽訂居民承諾書,將垃圾投放要求納入樓組公約。朱雪菊說,“我們增設了自治評議臺的‘紅黑榜’,表彰垃圾分類先進個人,定期公布16個監(jiān)控探頭捕捉到的亂扔垃圾視頻,對不文明個人施加輿論壓力;增設垃圾減量公示欄,讓居民們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垃圾分類的成效。這大大激發(fā)了居民參與社區(qū)事務的熱情!

記者在居委會看到11本臺賬,一戶一檔,記錄著每戶每天的參與統(tǒng)計表、投放記錄表,以及每天投放人次和參與率。統(tǒng)計表將每天分類統(tǒng)計出可回收、干垃圾和濕垃圾重量并計算出減量比例,居委會每周對數據匯總分析。同時根據住戶年齡、教育層次、職業(yè)特征、生活習慣的差異性制訂了多樣化引導方案。值守中一旦發(fā)現問題,隨時開會解決;對出租戶合租戶,至少幫助一個代表學會分類投放;對外籍戶主,找到鐘點工一對一培訓。朱雪菊笑著說,現在大家都成了業(yè)余“福爾摩斯”。小區(qū)曾經發(fā)生過一樁“懸案”,一袋沒有分類的“無主”垃圾被隨意丟在小區(qū)里。為了找到垃圾“主人”,志愿者打開散發(fā)著異味的垃圾袋,在垃圾堆里面兜底翻,終于找到了一張已經濕漉漉的餓了么外賣送貨單。查詢了安裝在小區(qū)里的監(jiān)控,確認是327號的一個居民偷偷扔的。于是居委和物業(yè)便在小區(qū)貼出安民告示,提醒這戶居民要配合。之后這戶居民再也沒有發(fā)生過類似事情。

微信圖片_20180205085519.jpg

圖說:通過手機APP可以查詢垃圾分類綠色賬戶積分,積分可以兌換禮品。

垃圾“瘦身”

思想認同鄰里守望

在上航新村居委會工作了18年的朱雪菊是個“好把式”,每家每戶的情況都了然于胸。有次,朱雪菊發(fā)現一個空姐多次隨手扔垃圾,便和志愿者笑著上前溝通,沒想到她態(tài)度很“拽”。朱雪菊說:“道理講了你不聽,那就與你們航空公司去評理怎樣?”姑娘一愣,口氣有點軟了。經過交心說理,她終于將垃圾按規(guī)定投放了,之后還特意到居委會道歉。

小區(qū)房屋出租戶中空乘就有50多戶?战、空少居民作息不規(guī)律、工作壓力大,對垃圾投放認可度不高。居民區(qū)黨總支從其中的黨員入手,說服了一名空姐黨員協助做好其他同事的工作,并主動走訪東航、春秋、國航,幫助空姐、空少制訂輪流值日方案,確定了誰輪休誰分類的原則。租戶參與率明顯提升。

居民習慣慢慢養(yǎng)成,小區(qū)環(huán)境越來越好了,志愿者隊伍也從原本的80人減少了一半。原本是條“垃圾路”的投放點已成為社區(qū)談心角,居民會在這里駐足交流垃圾分類和積分兌換的經驗,鄰里關系更和諧了,大家感受到了垃圾分類帶來的高“附加值”。朱雪菊說,居民們因垃圾“結緣”,鄰里守望。有次志愿者發(fā)現有位獨居老人好幾天沒來扔垃圾,敲門也沒有聲響,居委會馬上聯系老人子女。等子女回家打開房門,發(fā)現老人躺床上病了好幾天。所幸及時送醫(yī)院,老人轉危為安!案嗟木用駨牟焕斫狻⒉恢С,到積極參與,有些還主動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,他們中有人白天上班,下班回來就換上‘綠馬甲’!蚱迿n’‘母女檔’‘全家檔’也都出現了……”有位耄耋老人不僅自己成為志愿者,還帶動一家四口加入進來;一對在小區(qū)有房但住在外面的夫婦倆,還回來報名當志愿者,每周三到小區(qū)“上班”,從不缺崗誤崗。

上航新村居民區(qū)垃圾分類試點3個月,垃圾成功“瘦身減脂”,垃圾減量率從試點前的日均30.7%上升到現在的55.88%,垃圾減量19.23噸,日均減量198.23公斤。程家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源說,垃圾分類看似圍著垃圾轉、在垃圾廂房做文章,實質是居民的思想認同、價值認同和行為認同,認同的關鍵是黨建引領居民自治!白隼诸惒粌H要有信心,還要有耐心,有了反復就再堅持。今年街道將把‘上航模式’的成功經驗推廣,準備在街道8個居民區(qū)都設立示范點,房屋類型涵蓋社區(qū)所有類型,包括商品房、售后公房、別墅等。希望可以盡快形成可復制的‘程家橋模式’!

Copyright © 2024-2026 青島海碩環(huán)保 本網站相關圖片及內容已申請版權保護,魯ICP備13006719號-1!公安部備案號:37020302371630